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环流模式调控热带气旋生成效率
编号:7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1:28:08 浏览:1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先前的研究表明,大尺度夏季季风环流的变化,尤其是季风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生成有显著影响。然而,对于大尺度季风环流模式的变化如何影响热带气旋生成这一问题,尚缺乏充分研究。本研究发现,季风模式的变化在调控热带气旋生成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逐日尺度的季风槽强度指数,对1979年至2022年北半球夏季(6-10月)的所有天数进行分类,划分出三种季风型:季风槽型、季风涡旋型和弱季风型。研究结果表明,每日的热带气旋生成率在季风涡旋型中最高(13.3%),季风槽型中次之(8.4%),弱季风型中最低(4.5%)。这些热带气旋生成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通过大尺度因子的变化来解释,尤其是中层垂直运动和正压能量转换。不同模式中的正压能量转换过程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来源:在季风槽型中主要来自低频环流,在季风涡旋型中同时来自低频与季节内环流,而在弱季风型中则主要来自季节内环流。我们还发现,北半球夏季季内振荡的位相变化能够调制大尺度季风环流模式的变化。上述发现为揭示不同季风环流模式如何调控热带气旋生成率提供了新的认识,并强调了在西北太平洋区域改进热带气旋预测时考虑这些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季风涡旋,热带气旋生成,多尺度相互作用
稿件作者
臧育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赵海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