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学组分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季节性特征
编号:73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03 11:26:17 浏览: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的变化对空气污染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和南京的长期地面与遥感观测,本研究探讨了PBLH与PM2.5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气溶胶类型对PBLH的影响。研究发现,PBLH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尤其在南京更为明显;但南京地区该相关性较北京略弱。PBLH的日变化在白天尤为显著,而北京秋冬季严重污染时PBLH的增长受抑制。吸收性气溶胶对北京PBLH的影响更大,而南京PBLH对PM₂.₅变化更敏感。此外,不同仪器反演的PBLH在污染条件下表现出差异,微波辐射计(MWR)反演的PBLH与PM2.5无显著负相关,可能受仪器原理及算法影响。
进一步分析南京PM₂.₅的化学组成及来源表明,冬季(12月)PM2.5浓度最高(47.9 μg m⁻³),主要由NO₃⁻(24.7%)和一次污染物(POA、BC、Chl,占24.9%)贡献,受北方输送、生物质燃烧及边界层抑制和污染物再循环共同影响。夏季(7月)PM2.5浓度最低(18.2 μg m⁻³),以光化学驱动的SOA(43.5%)和SO₄²⁻(25.5%)为主,受高PBLH和强光化学氧化促进。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显示,冬季NO₃⁻主要来源于华北-长三角区域输送,而夏季SOA的高值区位于东南方向,与海洋排放和季风环流有关。本研究揭示了PBLH与气溶胶特性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区域空气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