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中的水溶性成分及云凝结核对冰雹的影响
编号:69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02 10:29:34 浏览: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5:1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2-15] 专题2.15 大气物理、化学交叉 [S2-15] 专题2.15 大气物理、化学交叉

暂无文件

摘要
冰雹中的化学成分对于深入理解冰雹云的物理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冰雹样本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差异行为。研究发现,重金属与PM10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而水溶性离子则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一发现为吸湿性水溶性离子作为云凝结核(CCN)主要成分促进云滴形成,进而参与冰雹形成提供了直接证据;进一步分析揭示,中国广大地区冰雹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远距离传输的海洋气溶胶;同时,北方冰雹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南方,体现了地域性污染特征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一颗大冰雹样本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含量随冰雹半径呈现“V”型分布的独特特征。为了更深入地探究云凝结核对冰雹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云分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CN数浓度对云中和地面冰雹的混合比、数浓度、半径以及可预报性具有明显的非单调性影响;这种非单调性影响源于热力学和微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且气溶胶引起的变化比初始气象扰动所引起的冰雹降水的不确定性更大;通过对比不同高度的云解析数值模拟实验,我们还发现冰雹云底部附近是云凝结核对冰雹影响的最敏感区域,且该敏感区域相较于影响降雨的区域更为狭窄。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冰雹形成机制及云凝结核在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关键词
冰雹;,气溶胶,云凝结核,水溶性离子,重金属
报告人
李潇斐
副教授 西北大学

稿件作者
李潇斐 西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