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地生产力时空格局与典型地区退化草地恢复成效评估研究
编号:6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02 10:27:30 浏览: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6:3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2-15] 专题2.15 大气物理、化学交叉 [S2-15] 专题2.15 大气物理、化学交叉

暂无文件

摘要
北方草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碳库,但长期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力下降和退化问题突出。准确评估草地生产力和退化状况的时空变化对制定有效的草地保护和恢复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综合遥感数据、地面观测及机器学习方法,对北方草地的生产力分布及退化草地的恢复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草地地上(ANPP)和地下(BNPP)净初级生产力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梯度,平均值分别为154 g m-2和273 g m-2。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显示,ANPP主要受气候因子驱动(贡献率41%),而BNPP则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贡献率44%)。进一步,以内蒙古草原为典型区域,利用1982-202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与草地退化指数的空间动态。结果表明,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后(2001-2020年),草地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0.27% a-1),退化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尤其是115°E以东地区恢复效果更为明显。然而,目前全区仍有75.6%的草地处于退化状态,其中115°E以西区域的退化情况尤为严重,80.8%的草地仍处于中度和重度退化阶段。本研究深化了对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的理解,并为区域差异化草地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评估生态保护政策效果提供了方法参考。
关键词
生态恢复,中国北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草地退化,影响因素
报告人
郑浩钧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郑浩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国成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