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行波声场作用下液滴群演化的实验研究
编号:61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01 10:41:29 浏览:3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8:2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了行波声场作用下微液滴群的演化过程。实验装置由4米长管道构成,管道两端配有独立控制的扬声器,利用基于传递函数的行波场调节方法,能够在管道内快速调节出目标行波声场。微液滴由液滴发生装置产生并进入管道,速度调节器为微液滴群提供动力并调控其宏观流速。使用结合高倍率摄影技术的图像粒子测速(PIV)方式,我们能够对运动中的微液滴群进行瞬态观测。利用高斯滤波与霍夫变换方式对图像中的微液滴进行识别,并运用基于Python的开源工具包Trackpy对识别出的微液滴进行轨迹追踪以获取微液滴的运动轨迹,对轨迹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微液滴的运动速度、振幅等信息并进一步推算出微液滴的粒径。
在不同声压条件下(50-200 Pa),我们共进行了八次实验,研究微液滴在200 Hz和500 Hz 两种声波频率下的演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声场对于微液滴影响分为凝结与碰并两种。在声场作用下,微滴数量密度的下降呈现两个阶段,起初表现为缓慢近乎匀速的下降趋势,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加速下降。此外,我们分析了微液滴直径概率密度分布和累积质量分布的演变。具体来说,频率影响微液滴群的演化模式,在 200 Hz时,大液滴的分布较为极端,更多质量集中在大于 40 微米的液滴,而在 500 Hz时,分布则更为均匀。声压影响微液滴群的演化速度,在实验的声压范围(50-200 Pa)内,声压的增大加快了微液滴群的演化速度。
 
关键词
声团聚,液滴,两相流;声波增雨;声致聚并;人工影响天气;
报告人
倪志鹏
博士生 清华大学

稿件作者
倪志鹏 清华大学
李铁键 清华大学水利系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1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