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建立早晚的前兆信号及其作用机制
编号:60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31 23:04:46 浏览: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9] 专题1.9 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和物质交换 [S1-9] 专题1.9 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和物质交换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近70年的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半球夏转冬环流转换期间平流层极涡建立偏早、偏晚的环流差异,对流层前兆信号及其影响平流层极涡建立早、晚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北半球10hPa平流层极涡建立的平均时间是8月27日,建立时间的最大跨度为24天,17个偏早年和13个偏晚年的平均时间差为12天。极涡建立偏早年,极涡建立前第二周到前第一周,中高纬对流层从斜压环状模增强转变到正压环状模增强。建立前第二周开始,在对流层亚洲-北太平洋区域有异常增强的Rossby波列,其涡动西风动量通量在极区外异常辐合,促使100hPa以下的平流层和对流层西风加速;而其涡动热量通量在100hPa以上的极区外异常辐合加热且由下往上发展,增大的极区内外温度梯度通过热成风机制促进西风异常向中、上平流层发展。动力和热力共同作用下,促使平流层极涡提前建立。
关键词
平流层极涡;建立时间;Rossby波;斜压环状模;前兆信号
报告人
施春华
教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施春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