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输送活动下N2O5水解主导北京硝酸盐形成机制的研究
编号:55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31 16:50:37 浏览:1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17: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2-3] 专题2.3 大气气溶胶化学机制 [S2-3] 专题2.3 大气气溶胶化学机制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有害,具有辐射强迫影响大气辐射平衡进而影响气候。 颗粒物硝酸盐作为关键二次物种在细颗粒物中占比超过硫酸盐成为主要细颗粒二次组分。揭示其主导生成机制,并制定相应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大气颗粒物硝酸盐主要源于日间均相和夜间N2O5水解反应,观测与同位素研究分别认为其受到日间化学及夜间化学过程的主导,两种不同研究方式产生的差异预示这硝酸盐主导形成机制仍不清楚。 借助数值模式,人们发现典型天气形势下的传输活动对于硝酸盐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zhao等人揭示了夜间上空N2O5水解机制在冷风下沉及山谷风环流的作用下直接对地表夜间硝酸盐积累产生贡献。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在污染静稳条件下,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的局地生成是其主导来源。典型天气形势下的区域传输到底是通过输送氧化物种影响促进污染物二次形成,还是直接输送老化的二次污染物主导局地二次污染物积累尚不明确。 本研究进一步借助源追踪技术结合数值模式WRF-Chem,针对北京两个硝酸盐为主的污染事件开展研究,明确区域输送对污染过程中硝酸盐局地生成的影响机制,揭示在区域输送及昼夜化学生成共同作用下的硝酸盐主导来源。
关键词
硝酸盐,气象输送,局地生成,二次无机气溶胶,PM2.5
报告人
赵晓希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赵晓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