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端闪电活动雷暴的活动、天气形势和对流参数特征
编号:5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31 16:39:49 浏览: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7: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4] 专题1.14 雷暴强对流系统的探测和机理 [S1-14] 专题1.14 雷暴强对流系统的探测和机理

暂无文件

摘要
极易导致灾害性事件的极端风暴往往伴随着极强的闪电活动。本研究使用2010—2018年雷暴云特征数据集,选择中国雷暴活动相对活跃的东北、华北、华南和青藏高原四个地区,将雷暴闪电聚集区内闪电频次位于样本前1%的雷暴定义为极端闪电活动雷暴(Thunderstorms with Extreme Lightning Activity,TELA),对TELA的特征和发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TELA在暖季较活跃,除青藏高原外,TELA的月变化峰值均不同于总雷暴活动的峰值。日变化上,除青藏高原外,TELA均在上午更为活跃,明显不同于总雷暴活动在下午异常突出的情况,高原地区TELA峰值出现在18:00—19:00(LST),落后于总雷暴活动的峰值。TELA在平均云面积、内嵌强对流核数量、强对流核面积及其在整个云面积的占比都显著大于总体雷暴。导致TELA的天气系统存在区域性差异。东北地区TELA主要发生在西风槽(包含冷涡)的槽前位置。华北地区的TELA主要对应西风槽型和副高边缘型天气系统。华南地区主要以锋面型TELA为主,此外还有东风波型、热带气旋型和副高边缘型。高原TELA主要产生于高原低涡天气系统中。在TELA发生前,多种气象参量存在异常,尤其以水汽通量散度和CAPE的异常最为明显;TELA通常位于CAPE正异常和水平通量散度负异常中心的附近,且伴随着温度和风速的明显增大。在500 hPa等压面上,除青藏高原外,TELA通常位于气压的正、负异常中心之间,即气压水平变化梯度最大的位置;高原型TELA则位于气压负异常中心。该研究结果可为极端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极端闪电活动,雷暴,天气形势,对流参量
报告人
马瑞阳
学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马瑞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郑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义军 复旦大学
姚雯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文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雷电重点开放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