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云三维电场探空观测及云内电场和电荷结构分布研究
编号:54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31 16:37:50 浏览: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6: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4] 专题1.14 雷暴强对流系统的探测和机理 [S1-14] 专题1.14 雷暴强对流系统的探测和机理

暂无文件

摘要
雷暴云电场和电荷结构分布是大气电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闪电的发生发展、类型和强度。基于自主研发的双金属球三维电场探空仪,成功获取了多组雷暴云电场和常规气象参量的综合原位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在成熟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弱回波区内,垂直方向呈现五个极性交替分布的电荷区,且有更多的电荷层;探空系统在3.6-4.4 km高度(中部负电荷区)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上下往返运动,其电荷结构分布相似,但又有所差异,反映了实际雷暴云内电荷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复杂性。而对于成熟阶段单体雷暴边缘区域,仅在0 ℃层附近观测到两个明显的电荷层。多例电场探空结果对比表明,雷暴云内的电场和电荷分布随雷暴类型、发展阶段,以及探空所穿过的对流区域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雷暴云,电场探空,电荷结构分布
报告人
张鸿波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张鸿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郄秀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蒋如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明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冬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