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一定更好吗? ——基于HighResMIP试验的北极海冰厚度模拟评估
编号:52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31 10:27:51 浏览: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5: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5] 专题1.15 地球系统模式与模拟 [S1-15] 专题1.15 地球系统模式与模拟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PIOMAS资料,本工作从气候平均态、年际变率、长期趋势、结冰季和融化季的角度评估了HighResMIP/CMIP6历史试验(hist-1950)中7组(14个)气候系统模式对1979-2014年北极海冰厚度(SIT)的模拟效果,对比分析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对SIT模拟效果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数模式可以模拟出海冰的季节性扩张和缩退,但SIT的空间分布偏差相对较大, 北极中心区SIT偏薄,边缘海区SIT偏厚。进一步将模式分为高低分辨率两组,当进行集合平均后SIT模拟效果有很大改善。然而,高低分辨率模式的表现并不一致:高分辨率组SIT的年均模拟偏差、均方根误差和季节性变化与PIOMAS更为一致,而从年际变化及趋势、Taylor-score和E-score来看,低分辨率组评估结果要优于高分辨率。在14个模式中,表现比较好的模式有EC-Earth3P(低),HadGEM3-GC31-HH(高)和MPI-ESM1-HR(低)。将北极分为6个子区域后,根据Taylor-score与E-score,在B-K海域(巴伦支海-喀拉海)、GD(加拿大北极群岛和格陵兰沿海)即海冰厚度薄区评估效果最好,平均来讲,同样低分辨组模拟结果优于高分辨率组。
 
关键词
模式评估,HighResMIP,海冰厚度
报告人
冯学超
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冯学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