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湍流统计理论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编号:51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31 10:20:15 浏览:3次
特邀报告
摘要
浅谈湍流统计理论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黄永祥
厦门大学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海洋气象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海洋与地球学院
1922年英国科学家Richardson发表了《数值天气预报》一书,提出通过数值方法开展天气预报的理论框架。他同时还给出能量级串的概念,认为大气运动是不同尺度涡旋构成,动能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从大尺度结构传递给小尺度结构。在此基础上,Kolmogorov于1941年提出了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理论,首次定量给出了湍流动能应当满足的统计规律,开启了湍流统计理论的时代。随后,Kraichnan在1967年提出了描述海洋与大气运动二维湍流理论;Charney在1971年给出了考了地球旋转效应的影响地转平衡湍流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不单丰富了湍流理论,也是各种大气环流模式、区域模式的基石。本报告将以梵高的《星月夜》、空气污染(PM2.5、PM10)以及台风运动为例,展示湍流统计理论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