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季两类复合湿冷事件的客观识别及成因初步分析
编号:44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9 09:24:22 浏览:2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6: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1] 专题1.11 极端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 [S1-11] 专题1.11 极端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相对于单一极端事件,复合湿冷事件造成的影响往往更严重,其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本研究基于一种拉格朗日方法,客观识别了历史时期发生在我国南方冬季的复合湿冷事件。该方法能较好描述复合湿冷事件的影响面积、极端性等指标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复合湿冷事件位置的演变,通过客观聚类分析,发现我国南方存在两类典型的复合湿冷事件:一类位于我国南方中部地区(中部型),另一类则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型)。两类事件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型影响范围较大、其影响区域表现出明显由北向南传播的特征;西南型影响范围较小并且表现为持续影响西南地区的特征。两类事件的环流特征也存在显著不同。中部型表现为典型的冷暖空气南北持续对峙的态势。西南型则主要由冷空气较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呈现干冷的态势,但在受云贵高原地形抬升的影响,在西南地区引起湿冷事件的发生。同时,与两类事件关联的大尺度环流也存在明显差异,年际变率的调制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复合湿冷事件
报告人
陈桂万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陈桂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1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