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LACS多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台风-低涡影响下青藏高原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编号:44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8 18:23:53 浏览:11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09: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2-1] 专题2.1 大气物理和大气探测 [S2-1] 专题2.1 大气物理和大气探测

暂无文件

摘要
   深对流云是形成台风暴雨的强降水云系,现今区域模式对深对流云降水过程的模拟误差主要来自模式中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云粒子伽马谱的谱分布参数在微物理过程中的时空变化,对暖云、冷云过程的描述理论性不强、不确定性高。基于严谨的理论推导,IAP-LACS多参数云微物理方案针对暖云、冷云过程中云粒子谱分布参数和冰晶形状参数的时间变化率建立了完整的预报方程组,能更理论化地模拟气溶胶活化、凝结、碰并和冰相粒子凝华、凇附等过程,并考虑了冰晶形状随温度的连续演变,以及形状对冰粒子凝华、凇附增长率的影响。为了验证新方案的模拟能力,研究工作分别采用IAP-LACS多参数方案与WRF双参数方案模拟了2017年5月26-31日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与高原低涡共同影响下青藏高原一次强降水过程。模拟结果证实,不同云参数化方案模拟的中尺度环流发展速率、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及降水强度分布都有显著差异。与观测结果相比,多参数方案较双参数方案不仅克服了凝结、碰并等暖云过程中液相粒子谱虚假拓宽的问题,同时更合理地模拟冰相粒子谱分布在凝华、凇附过程中的时空演变,进而准确计算强降水的分布情况。天气模式采用IAP-LACS多参数方案能有效提高台风暴雨过程的预报模拟准确性。

 
关键词
云参数化方案,冰相微物理过程,台风暴雨
报告人
邓玮
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邓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孙继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张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赵荷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