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成分超光谱立体成像技术与装备
编号:41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8 13:51:11 浏览:2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4: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3-8] 专题3.8 大气立体观测技术与应用 [S3-8] 专题3.8 大气立体观测技术与应用

暂无文件

摘要
地基超光谱成像遥感是获取污染/温室气体立体分布信息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验 证国内外卫星遥感准确性的标准方法。目前,欧美建立了用于污染/温室气体卫星遥感验证的权威地基超光谱网络,但要求仪器使用单位回传当地大气原始光谱,否则不提供关键“卡脖子”定标参数,对我国的大气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亟需更高时空分辨率的靶向成像技术,将排放责任从公里级网格明确到米级尺度的具体设施,以支撑精准治污措施的落地实施。 本研究研发了超光谱靶向成像装备与技术,同时实现了污染/温室气体排放源源靶向成像、多组分气体水平与垂直成像,在欧美技术封锁的不利条件下,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具体包括: 1)研制了光谱分辨率高、信噪比高、狭缝函数稳定的新型光谱仪,满足了多组分气体的同步探测需求。2)研制了高光程体积比的多通道吸收截面检测装置和极窄通道声光可调谐滤波探测关键部件,实现了对多组分VOCs 吸收截面的精准探测和同步成像。3)研发了米级分辨率的污染源超光谱靶向成像遥感算法、百米级分辨率的水平 成像算法和多组分气体无盲区垂直遥感算法,实现了将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细化到具体设施尺度。4)研发了高度解耦合的模块化集成和太阳能自供电技术,实现了在青藏高原、 南北极等极端环境下的稳定工作和不依赖外部电源的外场连续观测,为遥远区域 的无人值守监测及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远距离隐蔽执法提供了装备支撑。
关键词
垂直遥感,水平遥感,超光谱成像,超光谱无人机,遥感,污染气体,温室气体
报告人
邢成志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邢成志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魏少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熠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彭浩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麻万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