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偏振雷达产品在洱海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编号:29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5:19:16 浏览:1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1: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0] 专题1.10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归因、机理与预估 [S1-10] 专题1.10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归因、机理与预估

暂无文件

摘要
选取2024年9月1日凌晨云南省洱海流域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大理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副高外围东南气流影响下,短时强降水发生前2小时,不稳定层结增强,短时强降水发生之后,不稳定层结减弱。中低层水汽输送和辐合在降水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9月1日凌晨洱海西岸出现了维持时间2小时左右的对流性降雨,洱海西岸强对流单体最强回波中心强度达60.5dBz,多单体回波自南向北生成发展造成了洱海西岸出现多站次短时强降水;雷达降水估测OHP对极端强降水有很好的预示作用;当强对流降雨发生时,回波顶高普遍在9km以上,最高处达14km;强降水发生时洱海西岸的垂直液态水含量超过20kg·m-2。三个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的相关系数CC值都在0.95以上,地面以降水的形式出现。差分反射率ZDR的值越大,对应的雨强也越大。ZDR与6min降水量的变化大部分时候同步,部分站点ZDR的变化超前地面6min降水量两个体扫。KDP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且KDP与降水强度基本同步或超前一个到两个体扫。
 
关键词
洱海流域;极端短时强降水;双偏振雷达;偏振量
报告人
钟爱华
大理州气象局大理州气象台副台长、大理州气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稿件作者
钟爱华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周泓 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