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湖北省一次大范围冻雨过程的宏微观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编号:28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3:47:11 浏览:1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9:1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2024年2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出现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中第一次过程(2月1—6日)冻雨表现出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强等特征。为此,基于湖北省80个国家气象站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此次冻雨过程进行定量判断,并对其宏微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湖北各地降水时长普遍接近或者超过3 000 min,其中降水相态以液态降水为主,夹杂着霰、雪等固态降水粒子;冻雨时数和冻雨量总体表现为一致性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从江汉平原南部的荆州地区延伸至武汉城市圈东北部的黄冈地区,冻雨时数一般在15 h以上,而累计冻雨量则超过24 mm。数浓度、液水含量和雨强均在最小的数值区间内站时数显著偏大,分别为0~100 m-3、0~0.02 g·m-3和0~0.5 mm·h-1,而粒径大小的频发区间主要集中在0.6~0.7 mm。此次冻雨过程的Z-R关系为Z=216.95R1.79b值甚至大于地理位置相近层云降水或短历时且小范围冻雨过程的数值,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大范围、长持续冻雨过程的QPE推算中。整个冻雨过程Dm和log10Nw的平均值分别为1.07 mm和3.03,概率密度呈现为单峰型分布,且均表现为分散型的分布特征,小雪粒的融化较少,更多的是致密霰粒和冰晶聚合物的融化,过程主要受到水汽凝华、丛集和凇附机制的共同影响,进而形成大小适中的Dm和偏小的log10Nw
关键词
冻雨;雨滴谱;时空分布;冻雨量;微物理特征
报告人
周悦
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稿件作者
周悦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