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气条件变化及局地因素驱动的季风海岸对流发展
编号:26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3:28:16 浏览: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16: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6] 专题1.6 气候变化驱动的大尺度环流变异与极端天气 [S1-6] 专题1.6 气候变化驱动的大尺度环流变异与极端天气

暂无文件

摘要
季风海岸活跃的有组织对流系统对地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从普通孤立对流单体到有组织对流系统的对流升尺度发展过程(以下简称UCG)是有组织对流系统形成的关键过程,也是导致恶劣天气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缺乏精细分辨率数据集,人们对UCG在季风沿岸的活动规律了解较少。我们利用中国南方地区的长时间段高分辨率雷达数据,揭示了典型季风海岸的UCG气候统计特征及其与大气条件变化和局地因素的联系。UCG在前汛期具有明显的次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次季节尺度UCG数量增加的原因与大尺度环流和背景风气流有关,主导天气背景从4月的东风转向6月的西南季风气流。夏季风开始后,UCG变得十分活跃,迎风海岸山脉附近成为热点地区。在日变化方面,白天的UCG首先在沿海陆地接近中午时达到峰值,因为边界层加热和山脉会破坏陆上气流的稳定。由于海陆热力对比和海风环流的作用,午后的内陆达到UCG峰值。夜间增强的南风日变化分量使沿海地区的夜间UCG开始活跃,随后随着陆风北风的建立而发生离岸传播,UCG开始在近海地区活动。因此,UCG的活动规律受到大气条件的次季节演变、陆地升温/降温以及热力驱动的局地环流的驱动。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认识季风沿岸对流的可预报性。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中尺度对流系统,华南前汛期
报告人
张思嘉
助理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稿件作者
张思嘉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陈桂兴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