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降雪微物理机制及催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编号:26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3:27:13 浏览:10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9: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9年2月14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典型低涡低槽型降雪系统进行了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产生的云微物理机制,探讨了雪的形成过程并进行了人工催化降雪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前部暖湿平流带来的水汽和低涡切变线附近强烈的上升运动造成了本次区域性大雪;雪的凝华增长、雪降落过程中淞附云水继续长大、云冰自动转换为雪、冰晶和雪碰并聚合是此次降雪的主要微物理过程。催化模拟显示,人工播撒碘化银(AgI)催化剂之后,云中产生大量冰晶,增多的冰晶通过凝华增长、碰并、聚合、淞附等转换成雪的过程增加,进而造成地面降雪的增加。
 
关键词
降雪 微物理机制 催化 数值模拟
报告人
刘香娥
科长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稿件作者
刘香娥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