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追踪碘化银对2021年6月30日人工影响冰雹云催化作业数值模拟初步分析
编号:26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3:26:14 浏览:8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9:2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在WRF的Milbrandt2mom云参数方案中增加碘化银核化及其与云中不同水成物相互作用的过程(Xue et al.,2013),并追踪碘化银在不同水成物中的含量以及碘化银湿沉降等过程的新方案。利用新的方案对2021年6月30日北京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模拟23次实际地面火箭点作业的催化过程,并对催化特征和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播撒开始时刻碘化银颗粒首先出现在冰晶中,接着在云滴中出现,最后出现在霰、冰雹和雪晶中。播撒结束150分钟后,有79.1%的碘化银未被核化或被水成物捕获,有3.89%的碘化银出现在冰晶、云滴等非降雨性粒子中,有13.95%出现在雪晶、雨滴、霰和雹等降雨性粒子中,有3.06%通过湿沉降达到了地面。凝结冻结机制是此次过程成核率最高的机制,而接触冻结机制是最弱的机制。催化作业导致前期降雨减弱,后期降雨增加,地面降雹量减弱,空中冰雹数浓度增多,质量浓度减少,冰雹粒径减少。
 
关键词
冰雹云,催化,数值模拟
报告人
何晖
副主任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稿件作者
何晖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