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双周尺度上超前的环流遥相关放大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编号:2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18 21:19:11 浏览:3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6: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6min

所在会场:[S1-20] 专题1.20 全球和区域季风:过去、现在、未来 [S1-20] 专题1.20 全球和区域季风:过去、现在、未来

暂无文件

摘要
准双周尺度上超前的环流遥相关放大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陈静1, 温之平1,2,3,4, 陈晓丹1, 郭媛媛1,5, 黄思华6, 朱宇7, 陈海山8,9
1.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上海,200438,中国
2.上海市海-陆-气边界层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200438,中国
3.崇明生态研究院,翠鸟路20号,上海,200062,中国
4.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中国
5.上海市海-陆-气边界层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200438,中国
6.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上海,200030,中国
7.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62,中国
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中国
9.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中国
摘要:
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是东亚夏季风区的主要模态,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变率及极端降水事件具有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了与准双周(QBW)EAP遥相关相关的中国东部降水异常,以及先行的环球遥相关(CGT)对这些异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QBW EAP事件期间,增强的降水带从我国东南沿海逐步向长江流域推进,最终在黄河流域趋于减弱。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正位相或中性CGT引导的事件,由负位相CGT引导的QBW EAP事件表现出更强、更广泛且持续的降水异常,并伴有更高的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
通过湿静力能(MSE)收支诊断分析了这种降水增强的成因。与降水增强相关的MSE累积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负位相CGT引发中国东部上层大气异常下沉,增强了MSE的垂直平流并抑制强对流,迅速增加MSE。其次,与负CGT相伴的上游增温和内能平流显著维持了MSE的进一步累积,从而导致降水的增强与持久性。研究表明,超前的负位相CGT通过影响局部MSE动力过程对QBW EAP相关降水产生了重要作用。此研究结果为提高中国东部地区高影响降水事件的预测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东亚-太平洋遥相关;降水;准双周;湿静力能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降水,准双周振荡,湿静力能
报告人
陈静
学生 复旦大学

稿件作者
陈静 复旦大学
陈晓丹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