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东亚夏季风对ENSO转变的响应
编号:21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1:45:32 浏览: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 Oscillation,ENSO)是年际气候变化的最强信号,也是东亚夏季风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El Niño事件往往在冬季发展到盛期后逐渐衰减,但前期冬春季东北信风中的海气相互作用可以触发夏季耦合模态,即随着季节的迁移气候异常的“舞台”从中东太平洋转移到了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区域,这三个海区储存了前期冬季El Niño的信号并在夏季释放出来影响东亚气候,成为我国汛期降水重要的可预测性来源。
然而,ENSO对东亚夏季风的滞后影响具有不稳定性,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70年代中期之后,热带海气耦合对ENSO的响应及其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较1970年代中期之前显著增强,这与ENSO性质的转变密切相关。197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气候突变使ENSO循环的主周期延长,从之前的2-4年增长到了4-6年,同时振幅增强,其海气耦合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除传统东太平洋型ENSO外,出现了中太平洋型ENSO事件,这都导致了ENSO跨洋盆海气耦合的改变。
气候变化背景下,ENSO性质在2000年前后又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转变,其主周期明显缩短向准两年移动,振幅减弱,中太平洋型ENSO发生的频率明显升高。研究发现,热带海气耦合对ENSO的响应在2000年前后出现新的转折点,特别是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显著减弱,热带关键区海气耦合的调整进一步导致了东亚夏季风的变化。与El Niño相关的西北太平洋环流异常在8月快速衰退,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转变为西北太平洋气旋,这对东亚地区的降水有着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2000年前后ENSO衰退加快,导致热带印度洋反馈减弱和西北太平洋变暖,相应的东风响应减弱进一步导致北印度洋夏季的增温峰值较弱并迅速衰减,无法维持8月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稿件作者
于甜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文
云南大学
黄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黄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杨显轲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