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南方地区空气质量及区域气候的影响
编号:2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0:47:06 浏览: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6: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2-8] 专题2.8 气候-植被-大气化学间相互作用 [S2-8] 专题2.8 气候-植被-大气化学间相互作用

暂无文件

摘要
春季东南亚频繁发生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通常在3月和4月达到峰值,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大气输送到中国南方地区,对我国南方的大气污染和区域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WRF-Chem模型定量评估春季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南方PM2.5和臭氧以及干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南亚生物质燃烧使得云南省和下游省份的PM2.5浓度增加了68.0%以及24.1%。云南省PM2.5浓度增加主要是一次污染物导致,而下游省份PM2.5浓度增加主要是二次颗粒物所致。东南亚生物质燃烧使得云南省和下游省份的O3浓度增加19.4%以及减少5.3%。云南省O3浓度增加主要是气态前体物贡献,下游省份O3浓度的减少主要是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对光解速率的抑制作用导致。(2)2009年至2010年冬春季,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事件,与此同时,2010年春季东南亚地区的生物质燃烧面积远高于平均水平。利用WRF-Chem模型模拟,评估了2010年1~4月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西南干旱的影响。敏感性实验表明,生物质燃烧使干旱面积增加了14.8%。生物质燃烧主要通过减少降水,特别是对流降水影响干旱:一方面形成上层增温下层降温的逆温层;另一方面通过减小海陆温差,进一步减弱向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此外,生物质燃烧使得孟加拉湾以北的地面和大气变暖,南支槽减弱,西南地区的降水进一步减少。因此,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在加剧/延长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干旱事件,空气质量
报告人
邢莉
副研究员 陕西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邢莉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