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气碳水交换模拟的挑战-生态系统尺度的植物水力方案
编号:20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0:41:40 浏览: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植物生理过程是陆面及地球系统模型中量化陆地-大气水碳交换的重要组分,但其个体尺度的生理过程与生态系统尺度的陆面过程间存在尺度不匹配问题。传统模型采用"大叶"冠层表征方法将光合作用、气孔行为、水分养分吸收等生理过程从个体尺度表征在生态系统尺度,但过度简化的冠层表征难以满足当前植物水力过程精细化建模需求。现有陆面模式在植物性状表达上存在两大关键问题:1) "大叶"模型隐含忽略叶片、个体或物种间植物水力性状的异质性,可能导致水力脆弱性曲线等非线性关系的参数化偏差;2)植物在应对干旱时存在等水和异水的不同策略,策略多样性在现有模式中被忽略所造成的误差尚不可知。本研究基于通用陆面模型CoLM2024,通过构建水力性状多样性模拟,探究性状异质性对碳水通量的影响;通过引入不同植被类型的干旱应对策略性状水力安全裕度,模拟并预测不同植被干旱策略的生物地理适应特征。研究发现,性状间权衡及其异质性表述可以通过缓冲干旱胁迫,提升生态系统尺度的水分利用效率。但现有个体尺度测量数据难以支撑陆面模型的全球尺度需求。本研究暗示开发全球植物水力性状数据库并结合多尺度观测(如通量塔、遥感)至关重要,可为解决陆面模型“个体-生态系统”尺度失配、优化水碳耦合预测提供关键支持。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态,碳水耦合,陆气相互作用,植物性状,植物水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