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侯金龙1,2
1.青海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810001;2.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100089
摘要: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生态系统碳预算的重要指标。基于MOD17A3数据、气象数据,结合土壤呼吸模型,对青海地区植被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并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植被NEP与气象要素、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22年青海地区NE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增长率1.32gC/(m
2a),年均NEP为49.45 gC/(m
2a),碳汇区面积也逐步增加,2022年占比达到最大值68.97%;NEP空间格局呈“东南高西北低”特征,并且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2)近20年来,青海植被NEP呈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占57.91%,青海东南部较为集中,NEP为下降趋势的面积仅占3.83%,果洛显著下降的区域占比最多。(3)青海大部分地区植被NEP都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均值分别为0.26、-0.16,气温是影响青海地区NEP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NDVI与NEP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7,呈正相关的面积占比为72.24%,在青海东部和南部较为密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显示青海地区2001-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明显,转换面积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5%,主要为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换,总体上土地利用转移无较大变化。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植被碳源/汇的准确评估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