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编号:19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10:40:47 浏览:10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9: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青海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侯金龙1,2
1.青海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810001;2.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100089
摘要: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生态系统碳预算的重要指标。基于MOD17A3数据、气象数据,结合土壤呼吸模型,对青海地区植被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并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植被NEP与气象要素、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22年青海地区NE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增长率1.32gC/(m2a),年均NEP为49.45 gC/(m2a),碳汇区面积也逐步增加,2022年占比达到最大值68.97%;NEP空间格局呈“东南高西北低”特征,并且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2)近20年来,青海植被NEP呈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占57.91%,青海东南部较为集中,NEP为下降趋势的面积仅占3.83%,果洛显著下降的区域占比最多。(3)青海大部分地区植被NEP都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均值分别为0.26、-0.16,气温是影响青海地区NEP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NDVI与NEP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7,呈正相关的面积占比为72.24%,在青海东部和南部较为密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显示青海地区2001-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明显,转换面积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5%,主要为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换,总体上土地利用转移无较大变化。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植被碳源/汇的准确评估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碳源/汇,时空变化,青海
报告人
侯金龙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稿件作者
侯金龙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