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站点极端降水长期趋势的差异和可能机制
编号:1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08:48:06 浏览:1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9:4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本文利用1970~2020年中国2098个国家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百分位法分析了我国极端日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对极端降水强度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极端降水阈值、发生频次和降水强度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华南沿海的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可达100 mm∙day-1以上,而西北地区只有20~30 mm∙day-1。近51年,有60.15%站点的极端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的站点占比9.68%(203站),增长幅度为19.03%,分布在华南、华东和西南部分地区;而极端降水强度显著下降站点仅为2.91%(61站),减小幅度为23.50%,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对与降水发生密切相关的动力过程(以500hPa垂直风速代表)和热力过程(以水汽代表)的分析发现,极端降水发生日500hPa垂直风速(W500)和可降水量(PW)分布也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且W500和PW与极端降水强度变化趋势的分布较为一致,尤其是在华南、华东、西南部分地区(华北地区),W500和PW与极端降水强度变化都呈上升(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指出,极端降水强度的显著增加主要与水汽的增加有关,而极端降水强度的显著减小则与水汽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减小均有关系。
 
关键词
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热动力作用
报告人
谢开炫
学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谢开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陈杨瑞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李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刘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