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环境特征对台风同心眼墙形成的影响
编号:16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23:07:17 浏览:1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0: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9] 专题1.19 台风观测、机理与预报 [S1-19] 专题1.19 台风观测、机理与预报

暂无文件

摘要
尽管前人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同心眼墙的形成主要与其强度相关,但环境条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本研究基于85-92 GHz波段的微波遥感图像、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ERA-5再分析资料构建了1999-2020年西北太平洋同心眼墙数据集;并以强热带气旋(强度≥4级)为样本,探究了同心眼墙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研究发现,形成同心眼墙结构的热带气旋倾向于向西移动并且主要收到自北向南的垂直风切变的影响;而非同心眼墙热带气旋则倾向于向北移动并主要面对自南向北的垂直风切变。二者垂直风切变方向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非双眼墙热带气旋的东侧通常存在较强的高层反气旋。因此,对于(非)同心眼墙热带气旋,切变左侧的500 hPa风暴相对入流对应着东南(西北)侧相对湿润(干燥)的环境空气,有(不)利于热带气旋外核降水的发展和向逆切变左侧传播,从而助力(阻碍)同心眼墙结构的形成。
此外,形成同心眼墙的热带气旋更倾向于向逆风切一侧移动,这种移动-切变之间的配置有利于弥补逆风切一侧的对流抑制,从而促进外核对流的轴对称化。以上结论表明在切变环境下,热带气旋外雨带在顺风切左侧的建立以及向逆风切方向的传播是同心眼墙形成的关键过程,与理想试验的模拟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台风,热带气旋,双眼墙,moat,垂直风切变
报告人
王一凡
副研究员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稿件作者
王一凡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