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涡旋对华南弓状回波强降水发展及微物理特征演变的影响
编号:13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9:00:49 浏览:11次
特邀报告
摘要
2019年4月11日,华南地区遭遇了持续强降水,引发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研究表明,本次强降水事件由一个强合并型弓状回波造成,其中共识别出两个极端降水阶段。双偏振雷达观测表明:两阶段降水均具有高浓度大粒子的特征,但其演变过程及造成降水的微物理过程存有差异。第一阶段降水由暖雨过程主导,具有更高降水率,但高降水率持续时间较短。而第二阶段的降水发展则与冰相过程的增强密切相关。增强的冰相过程通过增加冰相粒子形成并融化从而增强了地面降水,同时使得第二阶段降水持续时间更长,导致更高的降水累计,最终引发严重城市内涝。
研究进一步发现第二阶段降水中冰相过程的增强与低层中涡旋的发展紧密相关。由于中涡旋引发的非线性动力加速作用,对流系统中低层的垂直速度进一步增强,导致对流结构更加直立,在垂直方向上发展更深厚。因此,更多的水汽和过冷水能够被抬升至零度层以上,触发凇附等活跃的冰相过程,增加了可融化的冰相粒子数量,进而促使极端降水的发生。
本研究结合双偏振雷达观测与高分辨率雷达资料同化,系统探讨了一次弓状回波事件中发生的两阶段降水的演变过程,并深入分析了中涡旋通过影响关键微物理过程从而增强降水的机制。研究揭示了降水发展过程中动力与微物理过程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涡旋影响降水微物理过程的物理模型。
稿件作者
赵坤
南京大学
刘其庆
南京大学
周昂
南京大学
徐昕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黄浩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