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北京夏季二次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气象和减排的影响
编号:10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6:11:22 浏览:1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1:0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2-6] 专题2.6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 [S2-6] 专题2.6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

暂无文件

摘要
我国空气质量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期间得到了持续改善,然而,人们对于近些年来北京夏季气溶胶化学组成、性质和来源的变化的了解依然十分匮乏。因此,本研究针对2018年至2022年北京5个夏季气溶胶化学组分进行了实时测量,同时结合WRF-CMAQ模型模拟,评估和量化气溶胶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和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夏季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与光化学相关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显著减少了55%-67%,其中2021年的降幅最大,这与冬季结果显著不同。相比之下,一次气溶胶组分和气态前体物的降幅相对较小。虽然臭氧降低8%显示的大气氧化能力下降在 SOA 组分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气溶胶液态水的大幅减少和颗粒物酸度的小幅增加显著降低了硝酸盐的气体-颗粒分配(约 28%)可能是硝酸盐浓度持续降低的重要原因。结合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五个夏季当相对湿度为50-60%时,气溶胶组分及其形成机制都发生了明显而相似的转变。模型模拟结果则显示,在《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排放控制在减少硫酸盐、一次有机气溶胶和人为排放相关SOA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硝酸盐以及生物排放相关SOA 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强调进一步加强人为排放控制尤其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粗颗粒物对未来降低北京夏季二次污染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夏季,二次气溶胶,三年行动计划,气象,减排
报告人
李岩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孙业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