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南部城市疫情管控期间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有机气溶胶来源解析
编号:1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6:34:42
浏览:9次
特邀报告
摘要
为探究漯河市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同管控阶段的管控措施对细颗粒物组分及有机气溶胶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该市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新冠疫情管控的不同阶段PM2.5组分及其有机气溶胶的变化,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Model,PMF)对其中的有机气溶胶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和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5和95μg·m-3,其中PM2.5均约占PM10的45%。在管控前、中、后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6、40、32μg·m-3,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3、89、72μg·m-3,管控中期因管制措施的实施颗粒物浓度下降;PM2.5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在管控前、中、后三个时段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在三个时段里有机物贡献均为最高,其次为硝酸盐。硫酸盐与铵盐在管控的三个阶段中占比的变化幅度不大,氯化物占比贡献最小。利用PMF对漯河观测期间的有机气溶胶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共识别出4类有机气溶胶,分别为:氧化程度较高的有机气溶胶(MO-OOA)、氧化程度较低的有机气溶胶(LO-OOA)、类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烹饪类有机气溶胶(COA),其中MO-OOA贡献最大为52.1%,在管控期间各有机气溶胶占比均有变化,MO-OOA贡献仍为最大但下降至51.8%,在整个观测时段和管控期间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均高于一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物传输方面,三个阶段的传输中主要集中在西部扇区,由于管控措施的实施管控中期传输影响降低。
关键词
有机气溶胶;PM2.5;新冠疫情;漯河;ACS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