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PM2.5中有机气溶胶的季节性演变与来源解析
编号:10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6:06:35 浏览:2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为探究长三角地区PM₂.₅中有机气溶胶(OA)的组成、来源及季节动态,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南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外场观测,部署了气溶胶化学成分在线监测仪(ACSM)以测量非难熔性PM2.5(NR- PM2.5)中的有机气溶胶(OA),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方法(PMF)将OA解析为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两个因子。
研究发现,南京地区夏季SOA在PM2.5中的占比最高。SOA的高值主要得益于夏季太阳辐射强、温度高且大气氧化性强,这些条件共同促进了光化学氧化过程,与此同时,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表明,夏季SOA重要的潜在来源是长三角南部的东南丘陵林地区,这与季风环流相符,说明东南季风增强了丘陵地区的生物质排放对南京的远距离输送。相比之下,冬季SOA在PM2.5中的占比相对较低,冬季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次气溶胶(如POA、BC和Chl)和硝酸盐(NO₃⁻),而SOA的生成受到低温和低太阳辐射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PM2.5排放增加的过程中,SOA在低污染事件中贡献显著,在PM2.5中的占比最高。但在高污染事件中,由于无机盐的增加,SOA对PM2.5的贡献相对减少,但总体而言仍然重要。综上所述,南京地区大气中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浓度受到季节变化、气象条件以及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长三角地区大气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演变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和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
关键词
气溶胶,二次有机气溶胶,季节性变化,PMF源解析
稿件作者
许嘉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玉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