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喷涂技术构筑防腐耐磨自润滑功能一体化涂层及其防护机理研究
编号:1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11 08:37:24 浏览:1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的 70% 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矿产和生物资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开发海洋资源的核心载体,其可靠性与耐久性直接影响海洋开发的效率与安全。然而,石油钻探、海上风电等装备的运动部件长期服役于高盐、高湿、强辐照及生物污损的极端环境,面临化学腐蚀、摩擦磨损的耦合损伤,导致部件过早失效,每年造成万亿元级经济损失。我国南海等区域的苛刻环境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现有耐候钢、钛合金等材料难以满足高可靠性需求,摩擦 - 腐蚀耦合损伤已成为制约海工装备服役寿命的关键瓶颈。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对装备表面性能提出严苛要求:化学腐蚀与力学磨损交互作用,加速材料表面失效;生物污损导致涂层防护性能下降,进一步放大损伤效应。尽管热喷涂、激光熔覆等表面涂层技术被视为解决腐蚀 - 磨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但其在海洋极端工况下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我国关键涂层材料(如 90% 的金属涂层原料、高端防污材料)和 100% 工业级冷喷设备依赖进口,存在 “卡脖子” 风险;二是现有涂层难以实现耐磨、防腐、自润滑及防污功能的一体化,多因素耦合损伤下的失效机制尚不明确,服役寿命预测体系空白。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提出基于冷喷涂、热喷涂与激光织构技术的 “双层结构” 复合涂层方案:底层设计: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超致密 Ni 基高熵合金涂层,利用高熵合金的耐腐蚀特性提供长效防护,避免海洋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面层设计:通过热喷涂构建超高硬度 WC 基硬质合金涂层,增强抗磨损能力,抵御泥沙冲刷、空蚀等力学损伤;功能集成:借助激光织构技术在面层加工特定形貌的微结构,储存自润滑材料,实现磨损过程中的润滑介质持续补充,降低摩擦系数,延缓磨损失效。该研究聚焦涂层组分与结构优化、损伤机理分析及服役性能评价,旨在突破传统涂层单一功能局限,构建耐磨 - 防腐 - 自润滑一体化防护体系。通过多技术协同,实现涂层从 “单一防护” 向 “多功能耦合” 的升级,为极端环境下的运动部件提供长效保护。本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在理论层面,揭示多因素耦合损伤下涂层的失效机制,完善表界面稳定性控制理论,为海洋环境材料设计提供新范式;在工程层面,攻克关键涂层材料与制备设备的国产化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支撑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从国家战略看,该技术是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支撑,对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实现 “双循环” 战略下的产业升级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
海洋环境,热喷涂技术,腐蚀,磨损,润滑,涂层
报告人
张钰航
在读博士生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稿件作者
张钰航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9日

    2025

    05月11日

    2025

  • 04月23日 2025

    摘要截稿日期

  • 04月2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7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