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型耗能支撑装配式双柱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编号:9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18 15:40:50 浏览:2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强震作用下,传统框架桥墩的塑性铰区易发生严重损伤,存在结构连续性倒塌风险,且震后修复难度大。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土木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融合损伤控制理论和装配式结构设计理念,提出空间型耗能支撑装配式双柱组合桥墩结构,可提升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韧性,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开展空间型耗能支撑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系统揭示其空间传力机制和耗能机理,构建考虑可更换耗能元件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和结构体系理论分析,阐明组合桥墩的失效机制和损伤演化规律。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组合桥墩精细化数值模型,明晰关键构造参数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抗震性能评价体系和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可完善新型组合桥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为新型组合桥墩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桥梁结构;组合桥墩;空间耗能支撑;抗震机理
报告人
李海锋
教授/处长 华侨大学

李海锋,人事处副处长、高层次人才项目办公室主任(正处)、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桥梁结构抗震、钢结构稳定与抗震、新材料及新型结构研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教育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家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福建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参编地方和团体标准2部;获批发明专利13项。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华侨大学师德模范、华侨大学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6日

    2025

    05月18日

    2025

  • 04月15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09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18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
兰州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