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复位SMA-ECC构件的功能可恢复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编号:1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16 17:07:53 浏览:1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SMA与ECC结合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可同时降低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与损伤,实现结构在震后使用功能恢复。提出了一种基于SMA-ECC的功能可恢复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你经历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研发了用于SMA筋与钢筋连接的挤压锚固套筒,制作了RC框架和SMA-ECC框架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了两种框架的滞回特性。结果表明,SMA-钢筋挤压锚固套筒连接展示了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破坏模式。SMA-ECC框架在各个加载阶段的损伤均小于RC框架,达到极限破坏时,整体损伤仍较低。SMA-ECC框架展示了显著的“旗帜形”自复位滞回特性,表现出较好的延性,显示出优异的自恢复能力。
关键词
SMA;ECC;self-centering;seismic resilience;seismic performance
报告人
李宗翱
讲师 郑州大学

李宗翱,男,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导师:钱辉教授)。主要从事结构防震减灾、自复位结构及新型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omposites Structur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土木工程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SCI/EI学术论文9篇。曾获建华工程奖一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之星、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6日

    2025

    05月18日

    2025

  • 04月15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09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18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
兰州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