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 2025-03-25 17:51:15
甘肃舟曲县域滑坡成因机制与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滑坡;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层次分析法;易发性评价
全文待审
杨校辉 / 兰州理工大学
朱文杰 / 兰州理工大学
舟曲县滑坡灾害频发,滑坡成因机制复杂、发育分布规律研究不足。基于地面调查、地质测绘及多源数据统计,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探讨了舟曲县滑坡的成因机制、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舟曲县滑坡发育受地形坡度、薄层碳质板岩岩组等内部因素与降雨、地震等外部因素共同驱动,其中地形坡度通过重力卸荷与堆积作用主导滑坡形成,而降雨通过入渗弱化滑带土强度并加剧坡脚冲刷,滑坡呈现群发性、周期性、伴发性及复发性四大特征;空间分布上,87.5%的滑坡集中于15° ~ 45°缓坡区,70%分布于年降雨量≤600 mm区域,50%沿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带状分布,低植被覆盖率(<30%)、地震烈度Ⅶ度区及中低人口密度区(10~100人/km²)为叠加敏感区;基于AHP与GIS的易发性评价显示,高易发区(31.8%面积)和极高易发区(7.4%面积)分别占滑坡总数的60%和29%,集中于白龙江沿岸及断裂带交汇乡镇。研究结果为舟曲县滑坡风险分级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对高易发区大型滑坡实施重点监测,中小型滑坡及时治理以降低灾害风险。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6日

    2025

    05月18日

    2025

  • 04月15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09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18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
兰州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