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目的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铁路、公路等跨沟线性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泥石流发生时,大量的泥沙、石块等混合物沿沟谷快速流动,可能冲毁跨沟铁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导致铁路中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泥石流治理工程对于保障线性工程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目的是选择桥梁跨越的Z沟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泥石流动力学过程定量数值模拟结果的桥梁净空高度安全复核,并以此为控制条件,进行沟道泥石流治理方案的优化设计。
2研究思路与方法
目前,由于沟口主河的流量小,输移能力偏弱,且Z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原设计方案中仅有一道沟口排导槽,冲出的泥石流极易堵塞主河,同时泥石流将溯源回淤至排导槽中段,从而带来较高的淤埋风险,危及跨沟桥梁。近年来受强震、极端降雨等内外动力作用的影响,ZB沟存在暴发泥石流灾害风险,经实地调查和理论计算后,提出了“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的防治优化方案,在确保桥下允许最大淤积高度的约束条件下,合理优化泥石流动力过程调控措施,在沟道出山口上游增设两座水平梁式格栅桩林坝,进而削减泥石流峰值流量,拦截部分固体物质,从而实现沟口冲出总量的有效控制。并通过拦挡工程前后的数据参数,采用基于广义深度积分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 Massflow数值仿真平台,模拟泥石流动力演化全过程,定量评估沟口桥梁下方排导槽内的泥石流淤积厚度,预测其对桥梁的潜在影响。泥石流模拟参数设置表见表1。
表 1 泥石流参数计算结果表
计算断面 |
P
(%) |
γc
(t/m³) |
Ic |
Vc
(m/s) |
Qc
(m³/s) |
Wc
(×104m³) |
Z沟沟口 |
1 |
2.00 |
0.85 |
3.91 |
155.28 |
9.83 |
2 |
1.90 |
3.41 |
104.99 |
6.65 |
3研究结果
(1)首先在无拦挡工程条件下,铁路桥位处泥深为10.93m,超出了桥梁安全高度(经查询该桥设计资料,梁体底部与排导槽槽底之间的桥下设计净空总高度为7.65m,考虑安全超高的桥下允许泥石流最大淤积高度定为6.65m),因此,在确保桥下净空过流约束条件下,需合理优化泥石流动力过程调控措施,在沟道出山口上游增设拦挡工程,进而削减泥石流峰值流量,拦截部分固体物质,从而实现沟口冲出总量的有效控制。
(2)探究梁式格栅坝对泥石流峰值流量的调节规律,为下游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本文选取泥石流容重和横梁间距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峰值流量削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泥石流削减率定义及计算式得到经格栅坝调控后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为59.14m³/s,对应的泥石流总流量为3.75×10
4m³。保持其他参数条件不变情况下,使用梁式格栅坝削减后的峰值流量59.14m³/s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铁路桥位处泥深为6.16m,小于桥下允许的泥石流最大淤积高度。因此,在采取拦挡工程措施后,可消除泥石流对线路工程的影响。而后将百年一遇泥石流冲出总量9.83×10
4m
3与拦挡坝削减后的泥石流冲出总量3.75×10
4m
3相减从而计算得到临界库容为6.08×10
4m³。
(3)在地质工程中,直接通过库容来反推拦砂坝的高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这一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如多变的地质条件、独特的水流特性、泥沙淤积行为以及坝体材料的性能等。本研究采用横断面法,即无限细分的思想,在拦砂坝的上游区域每隔20m划分为一个计算区间,同时结合拦挡坝的假设高度6m以及回淤比降绘制回淤曲线。因此在每个区间内,我们取中间位置的高程数据来计算回淤截面面积,从而得到拦挡坝的总库容为6.69×10
4m³,大于临界库容6.08×10
4m³,故两个拦挡坝的最有高程均为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