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对中国中老年群体抑郁症的影响:以早期相对经济状况为中介
编号: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1-08 17:32:39
浏览:102次
视频报告
摘要
目的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仅次于痴呆症的常见精神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的研究发现童年时期的社会心理压力、背景条件和经济状况都会对个体的身体和认知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然而,有关早期社会心理风险与相对经济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相对经济状况在早期社会心理风险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当个体在童年时期感知到相对经济地位较低时,社会心理风险对抑郁的影响更为直接,而不会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当个体在童年时期感知到的相对经济地位较高时,更充足的资源可能有助于减轻早期社会心理风险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和抑郁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为基础,将样本年龄范围界定为45-120岁。纳入的数据包括2014 年生命历程数据和2018 年追踪数据。两部分数据对同一人群进行队列追踪,并通过id进行链接和合并。
结果和讨论
结果:(1)早期社会心理风险与抑郁呈负相关,r=0.04,p<0.05,与相对经济地位呈负相关,r=0.09,p<0.05;(2)相对经济地位在早期心理社会风险与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F=237.83,P<0.00;(3)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经济地位较低时,心理社会风险对抑郁的影响更直接,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而当经济地位高时,其在早期心理社会风险与抑郁起调节作用,F=0.04,P<0.00。
讨论
(1)早期社会心理因素对抑郁有负向预测作用。根据累积理论,个体早期经历的风险因素会累积起来,对个体中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产生深远影响。(2)儿童时期的物质状况对成年后的身心健康有着持久的影响。具体来说童年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的负相关。(3)相对经济地位在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对抑郁症的作用中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当相对经济地位较高时,高收入家庭可能会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来起到缓冲作用;相反,根据压力理论,低收入群体长期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的不确定性,这些外部压力可能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得其他社会心理风险的额外影响不再显著。
结论
(1)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可以正向预测老年抑郁水平,风险越大,老年后抑郁水平越高;(2)早期感知到的经济状况可以在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和抑郁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且只有当经济状况较高时,才能缓冲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对抑郁的负向影响;(3)当经济状况较低时,调节作用不显著。
稿件作者
杨辰宇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刘冠民
天津大学
程歆然
北京协和医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