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后续支持干预效果的研究计划
编号: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1-08 18:24:05
浏览:92次
视频报告
摘要
研究目的: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形势日益严峻。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拓展训练对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别是生命意义感、人际联结和心理弹性的影响,并评估其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后续支持干预手段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招募10名近期经历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为参与者,在活动前1周进行入组访谈。入组标准:(1)近期经历心理危机;(2)参与者自杀风险评估得分<3分且获得心理危机干预团队许可;(3)当前无重大疾病(如心脏病等),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胜任中等强度的运动;(4)参与者对拓展训练有一定了解,有意愿并保证全程参加心理拓展训练。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设计,参与者进行为期2天的心理拓展训练,训练包含中低空项目(如“风雨人生路”、“进化论”)和高空项目(如“高空断桥”、“巨人天梯”)。通过活动前1周的入组访谈与自我报告问卷,活动结束时与活动后1周的自我报告问卷,及活动后2个月的自我报告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数据,主要结果包括自杀风险水平、焦虑—抑郁水平、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次要结果聚焦于可行性、安全性,如:招募效率、活动意愿、项目依从性和不良反应。运用统计分析结果,探索心理拓展训练前后参与者的心理健康差异,并采用有向内容分析法和解释学现象学分析访谈内容。
预期结果: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参与者的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人际联结感有显著提高。同时,本研究也将为心理拓展训练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后续支持干预手段提供信息。然而,对于严重自杀风险的个体,仍需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拓展训练在特定心理危机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在安全前提下,心理危机个案参与高空拓展等运动的可行性。
关键词
心理拓展训练,心理危机干预,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