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经历对青少年自杀尝试的影响;心理痛楚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序列中介作用
编号:3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12-31 17:11:10 浏览:97次
视频报告
摘要
研究目的
探索心理痛楚和非自杀性自伤(以下简称:自伤)在虐待经历与自杀尝试关系间的序列中介作用。
研究方法
采用纵向设计,以中国香港地区2259名青少年学生为对象,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心理痛楚量表》、《自我伤害行为量表》和《自杀尝试问卷》进行三次调查,每次调查间隔半年。运用SPSS和Mplu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和讨论
(1)研究发现青少年心理痛楚在虐待经历与自杀尝试关系间不起中介作用。在遭受虐待经历后,个体会感到痛苦,但这并不足以使个体产生自杀行为。只有具备自杀能力时,个体才会实施自杀。
(2)研究发现青少年自伤在虐待经历与自杀尝试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虐待经历会使个体产生情绪、认知、人际等问题,促使个体采取自伤等非适应性应对策略。而长期的自伤经历会使个体不再害怕疼痛和死亡,增强自杀能力,最终产生自杀行为。
(3)研究发现青少年心理痛楚和自伤在虐待经历与自杀尝试关系间起序列中介作用。虐待经历会使个体产生情绪困扰,感到痛苦,当这种痛苦强烈到难以忍受时,个体就可能会通过自伤来缓解和释放痛苦。根据自杀的人际心理理论,长期反复的自伤经历,会提高个体的自杀能力,促使个体实施自杀行为。
研究结论
虐待经历通过心理痛楚和自伤的作用对青少年自杀尝试产生影响。心理痛楚不足以使青少年产生自杀行动;自伤经历提高了自杀能力,是促使青少年采取自杀行动的直接原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