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亚型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在转变分析
编号:3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1-08 19:25:30
浏览:98次
视频报告
摘要
目的: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的潜在类别、转变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从类别转变视角探究婚姻冲突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分析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亚型对其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以2023名12-19岁的青少年为被试进行短期纵向追踪研究,数据收集工作分两次进行,相隔半年。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用于评估青少年自杀意念程度(Cronbach’s αT1 = 0.91; Cronbach’s αT2 = 0.92);儿童父母冲突感知量表(CPIC)用于评估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程度(Cronbach’s αT1 = 0.94; Cronbach’s αT2 = 0.96)。分别基于青少年在T1和T2时在CPIC量表6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得出对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进行分类的最佳拟合模型。之后,采用潜在转变分析确定各亚组的转变情况,通过R3STEP命令分析潜在转变概率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分层线性回归检验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的潜在类别对其自杀意念是否具有预测作用,通过BCH法考察各亚组在自杀意念水平的差异。结果:(1)T1时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可分化为较为和谐型(11.96%)、偶尔争吵型(23.63%)、关系紧张型(30.10%)、经常争吵型(28.52%)和针锋相对型(5.78%)五种亚型,T2时点,各类别特点与T1时点相似;(2)较为和谐型稳定性较强,其他四种亚型稳定性较差,类别转变受青少年性别、年龄等变量的影响;(3)较为和谐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最低,针锋相对型最高。结论: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具有异质性,不同亚型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存在差异,临床实践应动态监测和准确把握这些亚型的分化和转变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预防和干预方案。
关键词
父母婚姻冲突,青少年自杀意念,,潜在剖面分析,潜在转变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