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沙漠生境微生物暗物质及可培养细菌新资源挖掘
编号: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5:31:40 浏览:36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沙漠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1/5,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研究最不充分的生境之一,同时也是地球微生物多样性的潜在重要宝库。然而,沙漠生境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目前尚未被发现和表征,即所谓的“微生物暗物质”。全面了解沙漠微生物暗物质,特别是其中的可培养资源,对于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和沙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基于培养组的宏基因组学”(Culturomics-based Metagenomics,CBM)这一多组学策略对沙漠土壤微生物暗物质及可培养细菌资源进行了深入勘探。结果表明,通过提高ASVs和中高质量MAGs的恢复率,CBM捕获了直接测序所遗漏的巨大分类和功能多样性。重要的是,CBM可指导后续对关键或感兴趣的细菌进行恢复性分离,甚至是那些在培养富集物中丰度极低的类群。此外,菌株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土壤中蕴藏着大量潜在细菌新分类单元(1941个,占比51.4%),其中1095个(来自CBM)是可培养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BM并不能准确反映微生物在原位环境中的真实组成及丰度,将CBM与直接宏基因组测序相结合,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沙漠微生物组。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揭示了高分辨的CBM策略是深入探索沙漠土壤中未开发微生物新资源的理想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沙漠微生物暗物质的认知。
关键词
极端生境,沙漠,微生物暗物质,培养组,富集培养宏基因组学
报告人
李帅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李帅 中山大学
李文均 中山大学
董雷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