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是大陆和海洋中沉积岩中主要类型,并且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然而,含镁碳酸盐矿物的起源,如白云石,尚未完全解决,并争论了多年。为揭示有机组分和微生物对镁离子的沉淀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八种氨基酸和微生物存在下方解石白云化实验。吉布斯自由能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方解石(101

4)阶边Mg[6(H
2O)]
2+和有机-镁配合物(OMC)的脱水反应自由能垒。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结果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方解石与有机镁溶液(OMS)和微生物反应后镁离子进入方解石晶格中。
Asp、Glu、Gly、Thr、Tyr、Lys、Ser和Ala与Mg[6(H
2O)]
2+的成键的吉布斯自由能垒分别为17.8、16.2、14.8、16.5、19.2、14.5、19.0、17.0 kcal/mol,均低于此值Mg[6(H
2O)]
2+直接脱水19.45 kcal/mol。OMC在方解石急性台阶([481

]和[4

41])键合的吉布斯自由能垒为29.7/34.25 kcal/mol,低于Mg[6(H
2O)]
2+的32.45/36.7 kcal/mol。在方解石钝角台阶([481

]和[4

41]),OMC键合的吉布斯自由能垒为42.07/47.6 kcal/mol低于Mg[6(H
2O)]
2+的55.4/60.34 kcal/mol。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明确了微生物在白云石的形成过程中的有机分子组分,揭示了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在白云石沉淀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在不断完善“微生物白云石模式”的同时弥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