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区植被-土壤微生物协同恢复效应研究
编号:1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9:14 浏览:38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20: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研究生] 研究生专场 [3] 研究生专场三

暂无文件

摘要
九寨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之一。2017年“8.8”地震对九寨沟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开展了大量陡立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对工程创面的土壤生境产生了显著影响。以往围绕工程创面生态重建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而针对九寨沟修复后长期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植物生长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修复年限的响应。本研究以九寨沟高海拔区(2082-2545m)修复2-5年的典型陡立工程创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随修复年限逐渐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接近自然边坡。土壤氨氮促进了植物和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细菌相对丰度及群落组成受土壤pH、氨氮等土壤理化因子和植物多样性显著影响,而真菌群落受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修复年限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差异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九寨沟工程创面植被-土壤微生物协同恢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植物特征;九寨沟工程创面;修复年限;土壤理化
报告人
修宇鑫
硕士研究生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修宇鑫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