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机碳和硝酸盐共同调控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氧化亚氮排放
编号:14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9:01 浏览:32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20:1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研究生] 研究生专场 [3] 研究生专场三

暂无文件

摘要
浅水湖泊被认为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氧化亚氮 (N2O) 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在大气N2O动力学中的作用认知较为有限。本文研究了长江中下游19个典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在夏季和冬季的N2O排放通量,并结合同位素图谱等技术,定量评估了这些湖泊硝化和反硝化对N2O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在夏季和冬季均为N2O排放的源,排放通量分别为1.1~20.9 μmol/m-2d-1和2.4~23.5 μmol/m-2d-1,夏季通量显著高于冬季。15N位点偏好和相关同位素证据显示,夏季反硝化作用约占湖泊N2O总产量的90%,同时,水体硝酸盐 (NO3-) 浓度与N2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p<0.05),这些结果共同验证了反硝化主导夏季湖泊N2O的生成。水体溶解性有机碳 (DOC) 与NO3-的浓度比与N2O显著正相关 (p<0.01),基于全球湖泊的荟萃分析显示了相似的正相关趋势 (p<0.01),这表明DOC是N2O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质由四种类型组成(C1-C4),其中C1,C2为陆地来源类腐殖质。N2O排放通量与C1, C2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证明N2O排放主要受有机质来源和组分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我们推测,陆源有机质通过提高反硝化在N2O排放过程中的占比,从而提高了N2O的生成和消耗。这些发现对于准确评估N2O排放通量、了解碳氮循环耦合以及浅水湖泊未来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湖泊,氧化亚氮,反硝化
报告人
王洪伟
学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稿件作者
王洪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赖安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谢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李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吴庆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