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岭南典型亚热带森林夜间边界层特征分析
编号:9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5:44:06 浏览:82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夜间边界层(NBL)对夜间空气污染的传输、扩散及其大气化学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结合无人机观测探讨我国岭南地区代表性亚热带森林NBL的动态演变及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冬季平均NBL高度为170 m,夏季平均NBL高度为400 m。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的浓度在边界层内较高,而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浓度在NBL内外没有显著差异。冬季NBL平均高度随时间不断抬升,伴随着地表VOC浓度下降,这与BVOC排放的减少及边界层抬升对BVOC浓度的稀释有关。不仅如此,通过分析CO、O3、PM和VOC的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研究发现夜间边界层内大气化学作用对VOC消耗起重要作用。边界层上AVOC受区域输送影响显著。异戊二烯氧化产物与异戊二烯的比值在NBL上方较高,表明边界层上具有更高的大气氧化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我国亚热带森林NBL特性及其对VOC和其他污染物分布和化学过程的影响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出了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中考虑NBL动态变化精准模拟对污染物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夜间边界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空气质量传感器、无人机、亚热带森林
报告人
姜少杰
博士研究生 南方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姜少杰 南方科技大学
叶建淮 南方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