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碎屑矿物及黏土矿物对鄂霍次克海沉积物搬运动力学的响应
编号:9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0:27:31 浏览:89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2]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1(18日下午,304)

暂无文件

摘要
位于亚北极东亚边缘,鄂霍次克海巨厚沉积物记录了地质时期的物源演化、搬运介质和沉积过程等环境信息。然而,粒度和地化指标难以精确识别不同来源物质的搬运过程。本研究基于表层和岩心沉积物的矿物分析,揭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鄂霍次克海北部物质来源和堪察加冰川输入事件。物源结果表明,北部陆架的海冰输入为主导地位;全新世以来堪察加半岛物质输入增多,西北陆架的表层逆流物质输入减少。基于伊利石数据,鄂霍次克海北部共识别出8次寒流期,分别与高纬度北极涛动(末次冰期)和低纬度东亚夏季风(全新世)相关,其中东亚夏季风通过调节黑龙江径流影响鄂霍次克海表层水文条件。此外,新鲜火山玻璃数据指示早全新世发生显著的冰川输入事件
关键词
火山玻璃,黏土矿物,洋流,冰川输入事件,鄂霍次克海
报告人
姜雪蛟
博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姜雪蛟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王昆山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石学法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邹欣庆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姚政权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邹建军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安琪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冯旭光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