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柳珊瑚骨骼化石重建的早全新世南海中层水十年际变化
编号:93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0:27:26 浏览:82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2]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1(18日下午,304)

暂无文件

摘要
冷水珊瑚生长在大洋中-深层硬质基底上,能够连续记录其生长周期内的环境变化信息,是重建中-深层水团高分辨率古环境变化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围绕在南海甘泉海台(110.89°E 16.55°W,水深1119.3m)捕获的冷水珊瑚骨骼化石样品SY185-9展开。SY185-9的矿物成分为镁方解石,生长于早全新世(9600-8900 yr BP),其Mg/Ca记录所指示的南海中层水温度在珊瑚生长期内呈波动下降,平均温度为4.7℃,略高于现代海水温度。Mg/Ca-时间序列曲线有十年-百年际尺度波动,与太阳活动周期对应良好,可能反映了中层水温度的自然变率,或中层海水与海表气候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南海柳珊瑚骨骼化石进行实验分析,本研究提供了早全新世南海中层水温度高分辨率变化历史,探索了冷水珊瑚在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冷水柳珊瑚,早全新世,Mg/Ca,古温度,南海
报告人
卜鸣渊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卜鸣渊 同济大学
曾治惟 同济大学
易亮 同济大学
周晓理 同济大学
党皓文 同济大学
翦知湣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