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角下珠三角碳排放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研究
编号:9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3:59:06 浏览:91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2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S8-2]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1、专题8.3、专题8.8(19日上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碳排放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增长趋势,因此需深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的时空差异和驱动因素。本文基于2009—2019年珠三角地区,依据IPCC系数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对碳排放进行测算,结合空间分析对碳排放时空差异进行研究,使用灰色关联度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序内,珠三角地区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碳排放总量分布呈现出“东强西弱”格局,其中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高。(2)珠三角碳排放全局莫兰指数不断降低,低低聚类集中在韶关市和肇庆市,高高聚类集中在东莞市和深圳市、低高聚类集中在深圳市和广州市,冷点地区主要集中在肇庆市,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3)经济发展水平对珠三角各市碳排放量影响显著,技术发展水平影响增加。广州市受低碳政策推动各影响因素较为均衡,珠海市能源强度影响较大,佛山市外商投资影响下降较为明显。面对碳排放问题,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控制高排放区域的碳排放量,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时空差异,驱动因素,珠三角
报告人
高子雅
硕士研究生 广州大学

稿件作者
高子雅 广州大学
吴大放 广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