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非对称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的机理研究
编号:87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0:19:16 浏览:90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5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3(18日下午,224)

暂无文件

摘要
  对称的内核对流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个环状降水带)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热带气旋(TC)快速增强(RI)的前兆并被应用于热带气旋的强度预报。然而近年来的一些观测证据表明,部分TC能够在对流结构高度非对称情况下发生快速增强。此类特殊个例对TC的强度预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快速增强机理是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卫星降水资料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对比了不同对称程度的TC的内核对流演变特征,重新审视了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与内核对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称型和非对称型TC的快速增强先导信号具有显著差异。在RI启动前,对称型TC逆风切象限的降水覆盖率持续增加,对流结构趋于对称化;而非对称型TC在顺风切左侧象限出现强烈的对流爆发,对流不对称度持续增强。
  对典型的非对称型快速增强台风个例“天鸽”(2017)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多时间尺度环流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非对称型TC快速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天鸽”在低频大气环流(周期 > 90 d)所导致的较强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维持高度非对称的对流结构。同时,季节内尺度波动(周期10~90 d)和低频环流一方面通过向天气尺度波动(周期 < 10 d)的正压能量转换促进了“天鸽”的环流发展,一方面通过增加背景场湿度为“天鸽”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非对称型热带气旋增强机制的理解,对改善台风强度预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热带气旋,对流
报告人
施东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施东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陈光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