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龙门山中段“什邡式”磷矿成矿控制与成矿规律
编号:8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0:12:59 浏览:84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5]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暂无文件

摘要
磷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川西龙门山中段地区的“什邡式”磷矿因其独特的成矿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储量,成为磷矿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我国重要的磷矿资源之一,其成矿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对于指导未来的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地区磷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的深入分析,为磷矿资源的科学勘探和高效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题通过对川西龙门山中段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相古地理环境、岩浆活动等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了“什邡式”磷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该地区的构造活动和沉积环境对磷矿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古海洋环境的变化为磷矿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课题聚焦于磷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什邡式”磷矿床的成矿过程和矿体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矿床的形成受到古海洋生物活动、海洋循环和沉积作用的共同影响,矿体多呈层状、透镜状分布,且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较大的矿体规模。本课题通过地质统计学和三维建模技术,对磷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成矿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床的分布受到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后期改造作用的共同控制,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磷矿床的空间分布和资源储量。磷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应遵循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原则,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最小化影响,本研究课题不仅为“什邡式”磷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提供了深入的科学认识,也为我国磷矿资源的勘探战略和长远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望推动磷矿资源勘探技术的进步,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川西龙门山中段;,“什邡式”磷矿;,成矿规律;
报告人
姚毅
工程师 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

稿件作者
姚毅 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