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中甸地区普上石英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物质迁移
编号:86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0:11:09 浏览:78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滇西北中甸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资源开发利用基地,普上铜矿点为该成矿带新发现的斑岩型铜化点,含矿复式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为探讨该岩体成因、构造背景、物质迁移过程及成矿潜力等关键问题,本文对其中的新鲜石英闪长玢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分别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元素迁移计算。结果显示,蚀变石英闪长玢岩的SiO2(61.18%)和K2O(4.17%)含量较新鲜石英闪长玢岩(分别为58.24%和3.06%)有所升高,Al2O3和Na2O的含量明显降低,但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富集、高场强元素(Zr、Nb、Ta、Ti)亏损特征,具较高的Ba/Nb值(分别为75.7和93.2)和较低的Ce/Pb值(分别为3.16和5.70),表现为典型的岛弧型花岗岩特征。普上新鲜石英闪长玢岩的(La/Sm)N(平均值8.18)和(La/Yb)N(平均值21.3)较低,(Dy/Yb)N(平均值2.25,>1)较高,δEu与Rb/Sr呈负相关性,表明普上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可能主要由斜长石分离结晶导致;Ba/Rb(<50)和Nb/La(<1)比值较低,Th/La(>0.25)比值相对较高,Rb/Sr(0.09)介于上地幔(0.034)与地壳(0.35)之间,表明岩浆源区与俯冲带有关,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源。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大量迁入的组分包括Fe2O3T、CaO、K2O、Th、Ta、HREE和Cu、Mo、W、Ag等成矿元素,迁出的组分有Na2O、MgO、MnO、Sr、Ba、U和LREE等,表明普上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受到了以钾交代为主的碱性蚀变作用的影响,引起矿物蚀变的成矿热液富含Cu、Mo等大量成矿元素。普上石英闪长玢岩中角闪石斑晶的大量存在,新鲜岩石中Sr/Y(36.5~57.1)和V/Sc(8.39~10.2)比值较高,均表明原始岩浆含水量和氧逸度较高;蚀变岩中绢云母化广泛发育,Cu巨量迁入,在ΔOx-K/Rb图解和Fe2O3/FeO-Rb/Sr图解中,所有样品均在Cu-Au成矿区域。综合以上特征,普上石英闪长玢岩体具有形成Cu-Au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
普上;石英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热液蚀变;物质迁移
发表评论